新学期即将开始,犯罪分子的骗人手法也变得频繁,很多人因为一时大意掉进圈套,损失很大。
诈骗手法多样需警惕
最近,不少地方有骗子假扮学校老师或者教育机构的员工。他们利用班级群、家长群这些社交平台,发送像是“开学需要的东西”或者“新生优惠活动”的信息。这些信息里的链接其实是伪装得很好的骗人网站,如果点进去并且填写了个人资料,账号和密码很快就会被偷走。除了教育类诈骗,假的“航班取消”“列车晚点”短信也接连出现,短信里的“在线改签”网址都是圈套。公安部统计,2023年8月,因点开这类网址造成钱财损失的案件,比上个月多了20%。
不良娱乐资源暗藏风险
假期临近尾声时,有些学生选择通过玩游戏和看剧来缓解压力。他们更倾向于使用非正规途径获取的“修改版”游戏或“零费用”的影视软件。但这类资源常常暗藏病毒和有害软件,一旦用户下载,手机里的支付记录、联系人等个人信息就有可能被窃取。安全部门调查发现,有三成以上的非官方程序带有恶意代码。另外,在一些社交网站上,有人以“一起玩游戏”“共享会员资格”为借口加好友,这种情况多数是骗子的惯用伎俩,或者是用来散布有害内容的开端。
个人信息保护至关重要
个人资料关乎网络安稳,节假日期间更要注重防护。那些用完就废弃的账号,比如活动报名专用的平台号,或者暂时玩的社交软件号,都应该立刻取消,以免信息被坏人拿去乱用。发布假日影像资料到社交平台,要注意不透露精确的所在点,也不宜公开完整的出行计划,以免让别有用心的人了解你当下的位置,从而加大安全隐患。
强化账号密码安全管理
给常用账号设定特别且不一样的密码是安全保护的第一道屏障。不要用生日、手机号码这些好猜的数字串,而且不同的网络账号最好用不一样的密码来维护。另外,开启账号的二次确认功能非常重要,比如发短信验证码、刷脸识别或者用动态口令这些方法,能大大提高账号的安全等级。即使密码不幸泄露,多一重验证也能极大降低被恶意登录的风险。
谨慎进行网络支付操作
暑假快要结束时,人们购买学习用品、安排回家行程等情况会花更多钱。在网上买东西,一定要去正规的品牌店或者信誉好的大平台,不要在那些不熟悉的个人网页或者来历不明的链接上买东西。购买车票、安排住宿等业务,务必借助官方应用程序或者官方网站办理,千万不要点开短信里那些看不懂的网址,以免被带到假冒的付款界面,导致钱财损失。
养成良好支付安全习惯
付款时一定要小心。先认真检查商家的身份资料和别人的评论看法,对“价格特别便宜”“保证能中奖”这类过分的话要小心对待。最好用网站提供的担保付款方式,不要直接把钱给个人。收到“退款”“退货”的链接不要随便点,所有这类消息都要通过购物软件里的官方客服来确认。最重要的是,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向他人透露支付验证码。
定期检查账户交易记录
经常检查银行卡和支付软件的流水账单很有必要。如果看到有不是自己干的消费,要马上找银行把账户冻结住,再去做进一步处理。收到消费通知短信,得认真查看交易的钱数、时间、买东西的地方这些重要内容,弄清楚是不是自己干的。不建议随便开启无密支付选项,如果真的需要使用,最好设定一个适当的、较小的无密支付上限,同时要时常查看这个功能的使用记录。
您假期快结束时,有没有收到过类似的不明消息?您是怎么发现并处理的?欢迎在评论区说说您的经历,让大家都能避开骗局的危害,同时记得给这篇文章点个赞,转发给您的朋友。